中國牧草第一股:草都牧草上市讓草原增綠牧民增收牧業增效
本文轉自《今日頭條》北京7月19日電(記者 韓雄亮、實習記者鄭能量報道) 以內蒙古大草原為基地,以互聯網+市場+電商為龍頭,李氏三兄弟聯手創業,種草賣草突破兩億元的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今日下午在北京參加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企業集體掛牌儀式。該公司股票 (837687)簡稱為“草都牧草。

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草都”)董事長李國才告訴記者,中國的食品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需要中國草業的發展,中國的草業發展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草都上市將掀開中國草牧業發展新的一頁。
公司至創建以來,扎根草原,立草為業,為全國各地的乳肉生產企業提供優質的天然有機青干草、青干草和有機燕麥草、燕麥草,帶動牧民增收致富。深耕多年,內蒙古草都資源優勢凸顯,公司目前天然草可控基地達142萬畝,燕麥草基地有3萬畝。種植基地分布在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赤峰、呼和浩特等地和甘肅省以及蒙古國。服務客戶有伊利集團、恒天然、現代牧業、新希望、賽科星、中鼎公司等大型企業。

公告顯示,內蒙古草都2014年度、2015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1.3億元、2.1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34.08萬元、1519.34萬元。
2016年7月6日,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寶力高合作社,通過內蒙古草業大宗電子交易平臺銷售燕麥草2600噸。從倉單注冊到采購商發起意向協議,用時不到一天。供采雙方面談達成協議,用時不到1小時。這樣的交易場面,牧民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互聯網把他們從茫茫草原串聯到一個顯示屏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提供了海量的采購信息。由內蒙古草都建設的內蒙古草業大宗電子交易平臺于2015年1月10日上線,這也是我國首家牧草電商交易平臺。截至2015年年底成交金額近8000萬元。目前交易平臺已在國內建立了130個牧草交收倉庫,旨在為買方尋找優質貨源,為賣方尋找穩定客戶。董事長李國才表示公司將借力“互聯網+”,深化“牧草+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連鎖”創新模式,快速構建并形成中國乃至世界的草牧業電子交易平臺,將其打造成為草牧業的“阿里巴巴”。

1979年出生的李國才雄心勃勃介紹說,內蒙古大草原有兩千多種植物,一千八多種草種,可謂得天獨厚。十三五”期間,我公司力爭實現可控牧草基地500萬畝,其中天然牧草基地430萬畝、燕麥草基地60萬畝、苜蓿草基地10萬畝;建設五處實體飼草料交易市場、發展500家門店、服務百萬家牧民。內蒙古草都將通過“牧草基地+合作社+公司+牧戶”的產業化模式,采用“牧草+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連鎖”的創新發展模式,結合院士專家工作站、牧草協會、飼草料研究院提供的技術支持服務,形成種、產、研、采、收、儲、運、銷一體化的高效運營模式,打造全球最卓越的草牧業運營服務商。錫盟副盟長趙德永、內蒙古草原工作站等地方領導到場敲鐘祝賀。(攝影:宋和平)
上一篇文章: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金海博士一行蒞臨草都參觀指導
下一篇文章:熱烈慶祝草都公司榮獲“錫林浩特市首屆市長質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