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和草。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農村部主任王波在“首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生態保護修復高層研討會”上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從本質上深刻地揭示了人與自然生命過程之根本,是不同自然生態系統間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的有機整體,是人類緊緊依存、生物多樣性豐富、區域尺度更大的生命有機體。”
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草”又扮演著這個循環體中的重要角色,不僅是牲畜的滋養物,也是大地的保護層。草都飼草作為“草”體系的從業者,多年來公司十分重視在飼草、生態與生產協同上的科技投入與研發,先后成立了國內首家草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和飼草料研究院,率先提出“生態優先、生產協同”的生態修復理念,為草地畜牧業生態與生產之間的矛盾,找到了一條新的解決路徑。
2019年草都“生態+生產”模式在阿魯科爾沁旗草業園區正式運營之后,公司將草都“生態+生產”模式復制到其他更多區域,現已與河北安平縣政府就滹沱河生態治理達成戰略合作,依托草都的科研體系和數據平臺進行滹沱河生態治理,逐步恢復滹沱河沿岸生態系統,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草都安平縣滹沱河生態治理項目
草都安平縣滹沱河生態治理項目
草都飼草通過帶動滹沱河周邊百姓調整種植結構,種植各類牧草30余種,派專人定期播種、養護、收割,達到保護河道和生態環境的效果,同時也帶動草產業的發展,成為造福于民的項目,實現了“生態+生產”的雙贏。
在平衡生態保護和草產業發展的關系上,草都飼草通過牧草大數據中心,能夠清晰了解各區域供需關系以及天然草場承載能力,依托數據分析,可以合理進行資源調配,保證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有效保護天然草場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為解決草原過度放牧、自然生態資源破壞浪費提供了數據支撐和參考依據。
草都飼草始終以“讓牛馬羊吃的更健康,讓農牧民過的更幸福”為己任,構建卓越的草牧業運營服務商的同時,圍繞草牧、草生態、草經濟構建草牧業智慧化供應鏈服務平臺,從自身出發竭盡所能,促進“山水林田湖草”和諧共生。
上一篇文章:草原經濟省區疫情影響較小,飼草儲備功不可沒!
下一篇文章:6.18重溫任繼周院士著名論述:草可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