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都集團董事長李國才受邀參加內蒙古草產業高峰論壇
本文部分截取自“內蒙古農牧廳”“赤峰市農牧局”官方微信公眾號
10月31日,內蒙古草產業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市舉辦。此次論壇為專家學者、企業家在內蒙古搞科研、促合作搭建了平臺。論壇上,種康院士等國內知名專家、行業翹楚齊聚一堂,進行了10場相關專題報告和討論,共謀內蒙古草業發展,是內蒙古草業界的一次盛會。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趙玉生出席會議并講話,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才受邀出席出席論壇。
種康院士等國內知名專家與行業翹楚,圍繞“糧草兼顧、藏糧于草、化草為糧、科技興草”主題,就草牧業科技創新與草畜平衡、內蒙古草產業發展建議、草食家畜產業發展與草畜平衡、以園區為載體推動草業高質量發展等進行了9場相關專題報告和討論,深入分析內蒙古草產業發展現狀,找準草產業發展堵點和卡點,展示草產業技術成果和應用轉化,為內蒙古草產業發展和舍飼圈養把脈會診、出謀劃策,推動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才在會議上提出痛點問題:“冬季缺草造成的牲畜掉膘,經濟損失有多大?”草都立草為業,通過草種繁育基地建設、飼草料供給保障、草牧業園區規劃設計施工加系統運營、生態保護修復的引領能力、核心技術集成創新的科技能力、草牧業數智化供應鏈平臺的服務能力,打造草牧業協同生態圈,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幫助農牧民增收致富。
早些年董事長李國才提出要實現牧草生產標準化、經營商品化、儲備糧食化、未來實現草畜一體化。而現在通過草都的草牧業園區,已實現草畜一體化這一目標。
草都集團現有天然草地面積將近200萬畝、人工草地面積將近80萬畝、是國內有機牧草認證最多的企業。為解決冬季牲畜掉膘帶來的經濟損失,提出“牧草銀行”理念,實現以豐補欠,保證了牧民在災年不受價格波動影響,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惠民惠牧”。
草都云大數據平臺,是服務于草牧業的數智化供應鏈服務平臺,是智慧草牧業的”大腦“,曾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提高農牧民精細化管理、幫助規模牧場以及草牧業園區提供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服務,更好地幫助農牧民養好和賣好。通過線上草都云大數據平臺與線下草都草牧業園區的”一二三四五“模式,讓牛馬羊吃得更健康,讓農牧民過得更幸福。
論壇結束后,董事長李國才接受了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記者的采訪,談起對于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展望,李國才董事長指出,為響應國務院國發[2023]16號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提升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草牧業園區是推進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通過資金、人才、科技的創新,根據各地區供需關系、生態環境等情況,量身打造草都草牧業園區,將各地區草牧業、畜牧業相關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為草牧業提質增效。
立草為業,藏糧于草。為養而種、種養結合,草產業是現代農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的重要著力點,草畜一體化發展,已經形成廣泛共識。